今日出版的《中国教育报》以《培优赋能、追赶超越——陕西工院谱写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题,聚焦我校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院和专业群建设。原文如下:
《中国教育报》2021年3月24日第7版
培优赋能 追赶超越
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谱写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对标国家战略和陕西经济发展新要求,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深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部署,以“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为抓手,以“双高计划”、新校区建设等重点任务为中心,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求突破,为学校争创卓越、引领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做优党建工作 引领高质量发展
全面推进思政“耦合育人”。学校深入推进思政“耦合育人”行动,健全以思政课为核心、素质课为支撑、专业课为辐射的三位一体全课程育人体系。建成“学马研习·践创空间”,为师生开展思政教育提供“学、做、研、创”的有效载体。全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立项课程思政改革项目448门、课题442项,有效实现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全覆盖”,涌现出全国“战疫课堂”课程思政案例一等奖、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教学方案一等奖、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二等奖、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等成果。深入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3名教师获评2020年省级思政课程“教学标兵”。建成红色文化广场、机床文化园,打造形成“一场一馆一廊一园一港一空间”的“六个一”文化育人综合实践平台。
梯次推进对标争先行动。学校以入选全省高校党建工作示范校以及全省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为契机,培育校内6个总支和支部创建“标杆学院”和“样板支部”,入选全省2020年度组织工作改革创新项目。集中组织开展支部书记微党课大赛、“一总支一品牌,同读一本书”系列活动,各基层组织积极响应,微党课大赛支部参与覆盖率89%,有效提升了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党务能力,加快推进师生党支部标准化、示范化建设,形成“对标争先”的良好局面。
强化推进党务业务双融合。学校紧紧围绕“双高”和新校区建设两大中心工作,以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为目标,建立“年初确定目标、年内过程督办、年终双考双评”制度,确保党建与业务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时,紧密结合新时期党建和职教发展新要求,结合党内法规制度落实,聚焦治理能力提升,修订制度49项。完善重大活动“一事一总结、一事一反思”制度,持续提升办学治校水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用有效发挥,两万余名师生安全无虞;毕业生就业率97.17%,“保就业”政策落地落实。扶贫任务圆满完成,学校荣获陕西省驻村联户扶贫工作优秀单位称号。学校第四次蝉联全国文明单位,领导班子连续6年获得省属高校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中国教育电视台职教频道“梦开始的地方之双高100”首播,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了在学校拍摄的电影《穿工服的青春》,学校办学影响力、美誉度持续提升。
做深产教融合 多方参与协同发展
完善协同治理机制。学校积极探索实践“政行企校”协同治理路径,修订学校“理事会章程”,明确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咨询、指导、监督权利与义务,激发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准确研判行业企业利益诉求,积极开展共建共享。与省教育主管部门、咸阳市政府部门、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联合签订“支持学院争创全国高水平院校框架协议”,与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共享集团、北京精雕、华为等知名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发展协议12个。
落实产教融合载体。学校立足装备制造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办学特色和优势专业,积极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拓展产教融合路径。牵头组建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着力构建“政行企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交融的校企协同育人战略联盟;连续3年携手全国26个省份的586家企业,举行校企协同育人战略联盟大会;依托联盟举办各类招聘会599场,提供就业岗位5万余个;陕西装备制造业职教集团入选全国首批示范职教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学校作为陕西仅有的高职院校,被认定为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培育基地;牵头成立全国机械行业服务先进制造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联盟,并当选联盟执行理事长单位;成立机械行业产教融合发展(西部)研究院;当选全国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积极服务产业发展。依托建立的各类产教融合平台,积极开展行业标准研究。学校牵头制定的“卡规磨床第一部分:精度检验”获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批准发布,成为学校获批的第三项国家机械行业标准。在完成教育部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验收的基础上,深化与FANUC、DMG、海尔、中航西安飞行动力控制有限公司、海德曼等行业龙头企业、高端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依托全国有色金属行业援助赞比亚职业教育“走出去”项目,成立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赞比亚分院董事会,尼日利亚6所院校引进学校12个专业标准、182门课程标准。侯延升博士团队研发的“折叠显示器用柔性玻璃转化”成果在山东省济宁市落地转化,建成国内首条超薄柔性玻璃生产线,具备30万平方米0.07毫米厚度柔性玻璃的年产能,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做实“三教”改革 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持续加强专业(群)建设。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学校精准定位产业发展需求,对接新技术新职业新岗位,持续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新增专业3个,撤销专业两个,增设专业方向10个。制定“学校高水平专业群遴选及建设管理办法”,构建两个国家级别高水平专业群带动8个校级专业群建设良性发展机制。立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在原有国家、省、院三级校内实训基地群的基础上,启动数字化制造虚拟仿真中心、5G+智能材料成型实训基地两个高水平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并在新校区开工建造创新创业中心、信息技术中心,进一步优化基础教学条件。
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主动适应高职扩招后生源类型多元化、发展需求多样化等新变化,坚持实施差异化人才培养策略,深入调研,分类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书证融通”课程体系,多种模式实施精准教学,“行校企”协同开展多元培养,形成“方案有针对、培养有重点、方法有选择、时间有弹性、出口有保障”的“五有”特色教学模式。持续强化劳动教育,将劳动课纳入教学计划的同时,重新设置450个勤工岗,引导学生勤工助学劳动2162人次。以必修课、选修课、项目孵化、学生社团等形式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在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金奖,填补了陕西职教的历史空白。完善“学校—二级学院—教研室”三级技能大赛管理体系,强化大赛培育选拔和成果转化,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上,荣获国家级别奖项33项、省级奖项167项。
着力培育优质教学资源。构建“校、省、国家”三级课程资源培育体系,不断提升资源质量。学校在认定26门院级在线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培育出9门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仓储业务操作”获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纺织品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获教育部门验收;6本教材入选“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获评2020年全省高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4项“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务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专业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获首批立项。
大力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学校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持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出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学术团队实施办法”,积极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秦裕琨教授设立新能源及装备研发院士工作站;引进企业技术技能大师两名、博士25名,高级职称人员5名;柔性引进产业教授4人、客座教授8人、高层次学术带头人3人、聘任兼职带头人10名,聘请5名知名职教专家担任外籍客座教授。一年来,新增获国家特殊津贴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级师德标兵1人、省级教学名师两人、省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1人、二级教授两人。目前,学校拥有二级教授6人、三级教授12人,数量位于陕西高职院校首位。
深化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通过打造智慧教室改进教育教学环境,广泛动员、组织开展教坛新秀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教师获全国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两项、二等奖6项,学校被省教育部门评为优秀组织单位。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建立“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等“1+X”证书的省级考核站点;引导和激励教师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分工协作模块化教学改革,改革成果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行指委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以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为契机,践行“支撑产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的职教新使命,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使命意识和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责任担当奋力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朝着“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
原文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1-03/24/content_591916.htm?div=-1